我对茶的记忆始于何时已不可考。就如同人们饮酒、吸烟,或者过去女子化妆穿衣打扮一样,饮茶也成为了成年人的标志之一。多年的品茗经历使我对于这个话题略有心得,但在此之前却未曾执笔写下相关的文字。在我的长篇小说《受命》中,我曾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的饮茶场景。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,但在涉及饮茶细节的地方,却是十分真实的。
我记忆中的家中饮茶,往往离不开盖碗茶和沱茶。父亲来自重庆,喜爱用盖碗泡茶,并且会将西南地区的方言融入他的普通话语调之中。他通常会在盖碗中撒一些云南或四川的沱茶,然后倒入滚烫的开水。而我和小阿姨则在一旁静候,等待那茶叶慢慢散发出香气。
冬天的时候,父亲还会用剩余的茶叶加上新的茶叶,放入搪瓷缸中加入开水,在炉台上炖成\"茶母子\"。这样的茶不仅可以保温,而且口感更加浓郁。这似乎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,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还在使用了。
在过去,除了在家饮茶外,人们还会选择去茶馆。那时候,北海、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都有茶馆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。邓云乡在他的作品《鲁迅与北京风土》中曾经提到,来今雨轩的营业时间非常灵活,你可以从早上一直待到晚上,即使中途离开去其他地方活动或是用餐,店家也会为你保留座位。
不过到了我们这一代,来今雨轩的便利条件已经不再存在。现在的北京几乎没有了可以在户外待上一整天、又能享受到经济实惠的茶馆。
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,家里并不常见绿茶。母亲偏好喝花茶和红茶,例如祁红和滇红。但她并不会按照西方的方式来饮用,即不加糖也不加奶。这可能是因为绿茶需要频繁更换茶叶,对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,选一种能够持久耐泡的茶叶更为重要。
除了在家喝,还会去茶叶店购买茶叶。茶叶店的茶叶都装在一个个罐子里,售货员会用小铲子挖出来放在秤上称量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时候茶叶会被弄碎,这时就会被单独装进一个罐子出售,价格比较便宜。在那个时代,像\"明前\"和\"雨前\"这样的高品质绿茶在市场上并不多见,因为我们当时的交通和贸易并不发达,北京很难买到。
长大后,我喜欢上了一种叫做\"高末\"的东西,其实就是高级茶叶的碎末。茶
标签:
加入本站QQ群获取更多实时游戏软件,线报,资源,福利点我加群
免责声明:
多特下载站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上传。我们无法对所有内容进行逐一审核,因此不保证资源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关风险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对于因使用本站资源引发的一切争议、损失或法律责任,除法律明确规定外,多特下载站概不负责。请用户务必遵守法律法规,合理合法使用下载内容。侵删请致信E-mail: caozl@nbrjwl.com